-
貿易談判破裂后兩國對抗關系進入更加危險的階段
無論導致中美未能達成貿易協定的幕后原因是什么,現實是,雙方的強硬派現在在國內都占了上風,而那些尋求和解的聲音則在不斷減弱。最終的結果將是,雙方不僅在與貿易有關的問題上,而且會在更敏感和更危險的問題上發生摩擦,而不再像以前那樣還有所克制。[全文]
-
美國如何與“吃貨帝國”在南海合作?當然是漁業
在安全合作領域,美中兩國有共同目標,即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除此之外,我們要科學地了解(中國南海)究竟有何種資源,這些資源面臨何種威脅,如何實現可持續開發和保護。在漁業領域,我們可以展開相當務實的合作。[全文]
-
美在臺前高官:習馬會不僅是兩岸關系的一大步
對于習馬會,美國官方至少沒有出格言論,官員也在私下明確表示,希望見到此次會面對兩岸關系產生積極的影響。習馬會之后,如果臺海局勢朝積極方向發展,中國周邊那些長期心存疑慮的鄰國將吃下定心丸,不會一直抗拒中國、順從美國。中國外交可能會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成就。 [全文]
-
遏制中國?這個真沒有……
華盛頓需要平衡多重利益,既要安撫自己的傳統盟友日本,同時也要有效處理與中國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說,華盛頓的政策處于一種尷尬境地。不過我認為,美國試圖“遏制中國”是一種零真相的表述。如果這種表述是真的,美國永遠不會忍受對華貿易中的高額赤字,在美國的中國學生也不可能多達23.5萬人。[全文]
-
海洋領土之爭應訴諸資源互利
如果我們把對能源和海洋資源的爭奪轉化為單獨的對話,就可以大大緩解東中國東海與南海的緊張局勢。所有聲索國在監管規則和機制下分享資源,確保不會過度捕撈,以致于在10年后猛然醒悟,發現彼此間的競爭,只留給子孫后代一片資源枯竭的海域。對此,可延續這一地區一貫的做法,擱置領土主權爭端,致力于功能性問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