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瓦拉曼:印度經濟有哪些致命弱點?
最后更新: 2022-05-07 08:27:03【導讀】 近期,印度前稅務局局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部長M.R.西瓦拉曼在印度惠靈頓國防參謀學院發表了題為“印度當前經濟形勢與未來前景”的演講。
他指出,雖然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印度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但仍存諸多結構性問題,如儲蓄占GDP比例下降、國防力量現代化開支不足、政治選舉制度和自然災害對經濟發展的破壞等。他還強調,印度不同邦之間的發展差距正加速擴大,而這是一個幾乎被所有印度學者和領導人忽視的重要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全面分析印度經濟各部門的形勢與問題時,還將印度與中國的經濟治理體系進行了多方比較。
南亞研究小組特編譯此文,供各位讀者參考。觀察者網已獲授權轉載。
【文/西瓦拉曼 編譯/南亞研究通訊】
本文為2022年2月22日M.R.西瓦拉曼(Shri.M.R.Sivaraman)在惠靈頓國防參謀學院發表的演講。演講主題為“印度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未來前景”。
當整個世界正在走出歷史上最糟糕的時期之一時,印度正試圖成為“一盞指路明燈”,將其經濟體系的障礙和挑戰轉化為機遇。與世界上大多數民主國家不同,印度擁有獨一無二、多元的民族、宗教、語言和文化。因此,在評判印度的表現前,必須考慮這一背景。
一、印度當前的經濟形勢
那么印度表現如何呢?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印度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表1 印度總增加值(2001-2020)
由表可見,印度過去20年的總增加值(Gross Value Added,以下簡稱GVA)平均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7.1%。
如果從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以下簡稱PPP)的角度來看增長,在這20年中,印度和中國的增長率分別為為5.2%和6.2%。2020年,中國的PPPGDP為24萬億美元,而印度為8.972萬億美元。
國家日益繁榮的另一個指標是該國實際人均產出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下簡稱IMF)統計了以2017年美元計算的增長率。
表2 印度和中國的實際人均產出增長
1978年,中國經濟在鄧小平的領導下融入世界經濟。而直到1991年,印度經濟還因外匯危機而停滯不前。中國的開放是由政府控制和指導的,為吸引外資流入,地方政府向投資者提供土地和許多其它特權。投資者可以便捷地獲得廉價勞動力。
中國實行的政治制度決定了其經濟政策與政治哲學相統一。而印度實行多黨制,不同政黨對許多經濟和政治問題都持有不同的觀點,這些分歧制約了土地供應、環境批準、地方政府對水和能源供應的批準以及不同的勞動法等相關經濟問題。這些問題深深扎根在在印度的民主結構——議會、邦立法機構、區議會、鄉鎮潘查亞特等憲法賦予明確權力的民選機構和城市其他地方機構中。
歷史上,中國的地方政府由于國家的規模和復雜性享有高度自治權。中國各省、直轄市和其他區域和次區域行政單位享有吸引投資的全權。就政府支出而言,中國是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中央政府支出的85%由地方政府承擔。
在印度,2021-22財年,計算中央轉移給各邦的支出后,中央和各邦的總支出約為71.13萬億盧比,其中各邦占42.95萬億盧比,中央占28.18萬億盧比,僅占GDP的30.6%。
印度政府通過國家轉型委員會(NITI Aayog)發布各邦在經濟和社會方面表現的比較數據,以刺激各邦之間的競爭,促使各邦吸引主要國際參與者投資。
印度政府在加速增長方面面臨很多問題。
據世界銀行數據,2020年,印度儲蓄占GDP的比例從2011年的36.9%下降到30.9%。而2020年中國儲蓄占GDP的比例為45.9%。印度儲蓄得到商業企業以外部商業借款(External commercial borrowing,以下簡稱ECB)外部流動形式的補充,以及政府從多邊機構借款和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簡稱FDI)流入的補充。
鑒于其他不確定性,印度國內儲蓄對經濟穩定增長至關重要??梢哉f,印度未來的經濟增長取決于儲蓄增長,而儲蓄增長則取決于企業利潤、家庭儲蓄和政府儲蓄。家庭收入水平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有望很快回升。政府必須通過資本支出填補投資缺口,不應投資于許多只有私營部門才能投資的行業,而應集中在基礎設施上,這些基礎設施將通過刺激消費者需求和資本品需求間接地增加工業產品的需求。政府還鼓勵各邦增加資本支出。政府的大筆支出將帶來指數級增長的收入。而鑒于當前形式,政府必須增加國防開支。
即使現在,印度的國防開支,包括國防養老金在內,也僅占2022年預計GDP的1.98%。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美國國防開支占GDP比例為3.7%,巴西為1.4%,中國為1.7%,印度為2.9%。雖然這些數據不是各國國防開支水平的可靠指標,但公認的是,印度需要為其國防力量現代化支出更多。
不能認為國防開支無助于發展。一國武器系統越是本土化,創造的就業機會和其他指數效應就越大。印度最近的幾項舉措已為印度企業帶來了數百億盧比的訂單,這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為了國家的經濟增長,為了消除依賴外國供應商所涉及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我們必須加快武器系統本土化進程。作為軍隊的未來決策者,你們為加快這一進程所做的貢獻對當代和后代印度國民至關重要。
印度即將推出先進中型戰斗機的樣機。雖然我們現在缺乏本土生產的飛機發動機,但我們會很快解決這個問題。TEJAS的訂單和Larsen &Toubro 1千億盧比的槍支訂單預計可創造5000個額外的就業機會。塔塔汽車公司將來自印度空軍的訂單。其他印度公司也獲得了裝甲車雷達系統的大額訂單。這些例子表明軍事采購可以刺激就業和經濟增長。
印度的定期選舉是影響印度發展進程的一個因素。選舉委員會在下議院(人民院)的一次選舉中花費超過400億盧比,而一次邦選舉將花費數十億盧比。如果印度像以前那樣進行同時投票,節省的金額將達到數百億盧比,這些資金可以直接用于經濟生產部門。
此外,由于政府的每一項宣布都可能被視為與選舉有關,選舉也暫時擾亂了發展項目的進展。有些政府官員甚至停止了正常的財政支出。盡管印度法律委員會建議同時舉行選舉,但實際上沒有任何進展。相比之下,中國也有多層次的行政區劃,如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市,直至村委會,每一層級都舉行選舉。這就是中國治理體系和我們的治理體系的區別,而我們的政黨對可以節省數百億資金的重大選舉改革漠不關心。
印度新德里一垃圾填埋場發生大規?;馂?。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印度與其他許多國家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問題是自然災害的毀滅性影響,包括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有關2020年亞洲氣候狀況的數據,2020年,印度損失870億美元,中國損失2380億美元。各種資源被重新用于災民的康復和被毀壞資產的重建。雖然印度政府每年都有單獨預算用于災后重建,但實際支出遠遠超過政府撥款。印度正在嘗試各種補救措施,例如作物氣候防護以防止干旱年份糧食短缺。各邦必須因地制宜,在城鎮和村莊建設排水系統來抵御洪水災害,減少損失。
- 原標題:西瓦拉曼:印度經濟有哪些致命弱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日本自衛隊將首次參加法軍在南太主辦的演習
2022-05-07 08:11 日本 -
“美國在中國家門口秀肌肉,不是亞太版北約東擴?”
2022-05-07 07:41 烏克蘭之殤 -
G7領導人將與澤連斯基舉行視頻會談
2022-05-07 07:19 烏克蘭之殤 -
美國借俄烏沖突發“戰爭財”,樂玉成用《紙牌屋》經典臺詞回應
2022-05-07 07:10 烏克蘭之殤 -
澤連斯基:如果和談成功,俄方需退回到沖突前控制區
2022-05-07 06:55 烏克蘭之殤 -
拜登再宣布1.5億美元軍援,催促國會快批330億美元新額度
2022-05-07 06:51 烏克蘭之殤 -
俄油禁運還沒談妥,歐盟六國提反對意見
2022-05-06 23:39 烏克蘭之殤 -
世衛發布全球新冠死亡人數,印度強烈反對
2022-05-06 23:17 龍象之間 -
澤連斯基邀請德國總理5月9日來訪
2022-05-06 22:47 烏克蘭之殤 -
大開眼界!日媒竟控訴:盡管不斷被中國“欺負”,日本卻一直“克制隱忍”
2022-05-06 22:44 -
俄民眾對普京信任度已升至81.5%
2022-05-06 21:29 俄羅斯之聲 -
王毅:地區合作重心應放在東亞,引擎應該是東盟
2022-05-06 20:51 中國外交 -
托卡耶夫:地緣政治不穩定,必須做好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準備
2022-05-06 20:50 -
“美國4年不肯給中美洲發展掏一分錢,卻給了烏克蘭300億美元”
2022-05-06 19:16 -
“笑掉大牙!港英時期香港人都沒有的權利,現在英國會給你?”
2022-05-06 18:50 -
同比漲近70%,土耳其4月CPI創20年新高
2022-05-06 17:50 -
“禁運俄油,相當于對我們投下原子彈”
2022-05-06 17:50 歐洲亂局 -
美國研究:奧密克戎和其他新冠變種一樣致命
2022-05-06 17:50 抗疫進行時 -
直播:求和平、促發展:全球20國智庫在線對話會
2022-05-06 17:25 -
美國一季度生產率創1947年以來最大降幅
2022-05-06 16:32 美國經濟
相關推薦 -
王毅應約同布林肯通電話 評論 323盧拉:期待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深化互利合作 評論 30外交部: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 評論 993中吉烏鐵路籌建加速,吉烏項目辦公室設在吉國首都 評論 281最新聞 Hot
-
澳運煤船正駛向中國,阿爾巴尼斯有望年內訪華
-
“中國人從不向我們發號施令,美國官員倒是經常提條件”
-
中吉烏鐵路籌建加速,吉烏項目辦公室在比什凱克設立
-
成都一商場女廁設無遮擋男童便池,涉事方回應
-
“若盟友援烏遠程導彈,我們保證不打擊俄領土”
-
普京:80年后再遭德坦克威脅,俄回應力度將遠超坦克
-
生育登記與結婚“脫鉤”,挑戰倫理、助長黑產業?
-
美軍火商擬1美元賣烏克蘭兩架無人機,但…
-
布林肯剛走,以色列就立刻發動空襲
-
白宮幕僚長在交接儀式上哭了,稱贊拜登是“好父親”
-
美國奧委會:支持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但...
-
為抗衡中國,美國30年后重開這個大使館
-
美債上限首回合“交鋒”,無果
-
澳大利亞新鈔票將不再印英王像,澳財長:我希望看到一個共和國
-
俄大使困惑:布林肯就不能直接給我們外長打電話?
-
俄外長:沙利文這話太可怕,想把所有人變成美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