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正在做的這件事沒太多先例,但我們有一個“秘方”
我們今后10年的高質量發展,沒有太多先例可參考。那么為什么中國可以,為什么我們有信心?是因為中國這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中國有一個“秘方”,包括三個元素:中央戰略、地方引導和市場活力,三者加在一起是一套“組合拳”。[全文]
-
中國人都應記得,這三年我們是怎么過來的
對于三年內剛剛發生過的一切,西方已經開始大規模地篡改歷史,國內的公知也積極配合。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自信地肯定自己的成績,再自信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全文]
-
世界進入“覺醒年代”
中國的“朋友圈”模式碾壓美國的“包圍圈”模式。中國“朋友圈”模式著眼于改善民生,互相提攜,和平發展,結果是得道多助。美國的“包圍圈”模式依賴美國人自己都不相信的那套所謂的“普世價值”,制造分裂對抗,搞得世界不得安寧,結果只能是失道寡助。[全文]
-
七成越南人對中國發展表示擔憂?中越關系的大勢其實是…
阮富仲總書記對中國歷史性的訪問表明中越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我也關注了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他們的基調是“美國失去了越南”。這種帶有一定偏見的報道或者概括,可能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美國企圖通過越南來遏制中國的做法又經歷了一次重大挫折。[全文]
-
今天,拜登可能也悟出來了……
我們代表的是人間正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搞你的包圍圈,我搞我的朋友圈,最后后悔的一定是美國。[全文]
-
美國走到這一步,是因為民主受損,還是本就沒有真民主?
今天美國人民所感受到的痛苦困境,到底是因為美國民主受損了,還是因為這種所謂的民主本身就不靠譜呢?[全文]
-
江澤民同志的點滴懷念
1984年12月4日,江澤民以上海市領導的身份會見來滬參加“太平洋地區的發展前景與中國的四化”討論會的中外嘉賓,我擔任翻譯。當時我已經在外交部翻譯室工作,我在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工作的一位老同學打來電話,說江市長英文非常好,知識面非常廣,對翻譯要求極高,這個會議專業性又特別強,希望我能來幫助一下。我就這樣專程到上海參加了整個討論會,并擔任了這次會見的翻譯。[全文]
-
中國引領的全球汽車革命
中國引領的這場全球汽車革命,其產生的影響將是難以估量的。電動車的普及率最終可能會決定自動駕駛產業的成熟度,這方面中國將越來越具有制定全球智能汽車標準及其相關交通標準的能力。[全文]
-
“文明型國家”話語的形成及其對全球政治敘事的影響
“文明型國家”理論認為中國的崛起不是一般國家的崛起,而是一個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與一個超大型現代國家結合起來的國家的崛起、一個不同質的國家的崛起、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的崛起、一種獨立政治話語的崛起,這一切都包含了許多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突破。[全文]
-
走標本兼治之路:從消除貧困到共同富裕
我有一個體會,中國凡是做得特別好的那些村莊都有一個特征,就是有一個好的帶頭人。這個好的帶頭人,基本上就是村里面的黨支部書記。那么,什么是好的帶頭人呢?兩個特點,對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內,是一個有情懷、公平公正,有意愿帶動農民共同致富的人。[全文]
-
?“我們要將不自信的帽子丟給西方”
我比較相信“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我們給節目的定位比較高,即國際眼光、原創研究、一流產品,這種定位可能有一定的創新意義。我一直認為,像中國這樣一個迅速走上世界政治經濟舞臺中央的文明型國家,必須有一臺經得起國際比較的思想性政論節目。[全文]
-
“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現代化的普遍性里邊有一些東西是我們中國人的貢獻,比如說這種國家和社會治理的理性化,這個東西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明的,而且是西方學者也承認的,比如像福山承認是中國的秦漢建立了人類最早的現代國家治理模式。[全文]
-
崛起中的中國就應該提出這樣的問題
中國是“八大菜系”文化,美國是“麥當勞文化”,兩者不會趨同。有些人可能被西方話語一時忽悠了,但慢慢會覺醒,會認識到中國文化是獨特的、超大規模的、超悠久的并且沒有中斷的,這背后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全文]
-
今天,我們有必要前瞻性思考“兩種世界之命運”
“斗爭”這個詞在中國政治話語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解決問題的時候,對矛盾進行有力量的處理。有人把斗爭描述成青面獠牙,不是這個意思。它可以是激烈的,也可以是心平氣和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也是一種斗爭。展示強大的硬實力,強大的軟實力,把事情說清楚,這些都是斗爭。[全文]
-
西方話語全方位圍剿中國,我們應該用他們聽得懂的話語回擊
西方話語對中國的圍剿是全方位的、直來直去的、極具攻擊性的,所以我們的話語反擊也應該是全面的、透徹的、強勢的;也就是當年毛主席說過的,用侵略者聽得懂的語言來對付侵略者,軍事上如此,話語斗爭我想也是如此。[全文]
-
中國航空航天:突破封鎖,開始領跑
2024年以后國際空間站沒有了,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只能靠中國的空間站,中國空間站不光是為中國自己的科研服務,也為全世界服務?,F在宇航界里掀起一股學中文的風潮,因為這些宇航員上天了以后,要跟中國宇航員交流,要操作中國的空間站,一定要懂中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