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柯文思:有些人試圖“摧毀”《雄獅少年》,這并不合適
(觀察者網 訊)去年底,國產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上映后,口碑迅速兩極分化。影片最大的爭議點,并不在劇情,而是[全文]
-
后西方世界中國道路的意義,2021年思想者論壇在滬舉辦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12月4日,海內外40余位專家學者匯聚線上線下,參加由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觀傳媒、上[全文]
-
-
-
-
-
張旭東《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出版
作為“張旭東作品系列”的第三部,全書是一部西方思想經典導讀課程,也是關于現代國家與個人、自我與他者、普遍性與特殊性等現代性核心議題的觀念史梳理和文化批判專著。[全文]
-
-
-
-
張維為《中國戰疫!》2020上海書展簽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一次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更是對全世界所有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在這場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大考下,中國交出的答卷讓世界矚目。[全文]
-
BBC主播一句話把張維為逗笑了
【視頻/觀察者網 周千千】7月21日晚,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接受BBC采訪。關于香港國安法,他表[全文]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百花的芬芳沁潤心田——從“文化更加繁榮”品味我們的小康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全面小康與民族復興相互激蕩的奮斗征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全面推進,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更加彰顯,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一個百花齊放、文化更加繁榮的中國正在向我們走來。[全文]
-
-
-
-
· 這就是中國 ·
-
中國正在做的這件事沒太多先例,但我們有一個“秘方”
我們今后10年的高質量發展,沒有太多先例可參考。那么為什么中國可以,為什么我們有信心?是因為中國這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中國有一個“秘方”,包括三個元素:中央戰略、地方引導和市場活力,三者加在一起是一套“組合拳”。[全文]
-
世界進入“覺醒年代”
中國的“朋友圈”模式碾壓美國的“包圍圈”模式。中國“朋友圈”模式著眼于改善民生,互相提攜,和平發展,結果是得道多助。美國的“包圍圈”模式依賴美國人自己都不相信的那套所謂的“普世價值”,制造分裂對抗,搞得世界不得安寧,結果只能是失道寡助。[全文]
-
今天,拜登可能也悟出來了……
我們代表的是人間正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搞你的包圍圈,我搞我的朋友圈,最后后悔的一定是美國。[全文]
-
七國學者熱議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的話語崛起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及其團隊通過長期大量的原創性研究,在國際上率先確立了中國人的“文明型國家”敘事。文明型國家的話語在西方內部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成為當今全球政治的主流話語之一。[全文]
-
美國走到這一步,是因為民主受損,還是本就沒有真民主?
今天美國人民所感受到的痛苦困境,到底是因為美國民主受損了,還是因為這種所謂的民主本身就不靠譜呢?[全文]
-
中國引領的全球汽車革命
中國引領的這場全球汽車革命,其產生的影響將是難以估量的。電動車的普及率最終可能會決定自動駕駛產業的成熟度,這方面中國將越來越具有制定全球智能汽車標準及其相關交通標準的能力。[全文]
-
走標本兼治之路:從消除貧困到共同富裕
我有一個體會,中國凡是做得特別好的那些村莊都有一個特征,就是有一個好的帶頭人。這個好的帶頭人,基本上就是村里面的黨支部書記。那么,什么是好的帶頭人呢?兩個特點,對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內,是一個有情懷、公平公正,有意愿帶動農民共同致富的人。[全文]
-
?“我們要將不自信的帽子丟給西方”
我比較相信“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我們給節目的定位比較高,即國際眼光、原創研究、一流產品,這種定位可能有一定的創新意義。我一直認為,像中國這樣一個迅速走上世界政治經濟舞臺中央的文明型國家,必須有一臺經得起國際比較的思想性政論節目。[全文]
-
“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現代化的普遍性里邊有一些東西是我們中國人的貢獻,比如說這種國家和社會治理的理性化,這個東西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明的,而且是西方學者也承認的,比如像福山承認是中國的秦漢建立了人類最早的現代國家治理模式。[全文]
-
崛起中的中國就應該提出這樣的問題
中國是“八大菜系”文化,美國是“麥當勞文化”,兩者不會趨同。有些人可能被西方話語一時忽悠了,但慢慢會覺醒,會認識到中國文化是獨特的、超大規模的、超悠久的并且沒有中斷的,這背后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