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中國房市和美國股市,為何成為中美博弈的關鍵戰場?
現代國家之間的競爭,最終決定勝負的是資本市場。美國的股票市場很明顯是世界上最有力的資本市場,中國的房市卻由于我們沒有財產稅,是好過美國房市的資本屬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在中美競爭中,結果就取決于中國的房市和美國的股市之間的競爭。[全文]
-
“保交樓”有序推進,后續良性發展需要“租售并舉”
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野蠻生長”將畫上句號。保交樓措施之一是將其轉化為保障性住房,順應“租售并舉”的健康發展態勢。從長遠來看,需要非逐利性質的國有企業承擔并長期服務,這點來講,地方城投企業更加合適。[全文]
-
海南和地產之間,只剩一句愛過
要擺脫經濟發展對房地產的依賴,放其他省份身上頂多算讓瘸子丟拐走路,但對海南來說,約等于讓高位截癱患者參加鐵人三項,還是場地在青藏高原的那種。[全文]
-
中國房地產業長期存在三大認識誤區
在不能從全局理解中國經濟的人眼里,地產與基建當前面臨的壓力恰恰說明了它們就不可持續。這好比一個人從沒見過自行車,僅憑直覺認為只有兩個輪的車不可能保持平衡。[全文]
-
住房雙軌制: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
商品房的本質就是“炒”,所以不能用來解決“住”的問題?!白 钡膯栴}只能靠政策性保障房。保障房不能成為福利,而是要和“納稅”結合在一起,只要納稅,就應當享受當地公共服務,包括學校。[全文]
-
共同富裕之下,房地產市場能否“一打了事”?
資本分配不均是財富差異的內置原因,在中國就是住房擁有的差異。實現財富公平有兩個途徑,一是打壓房地產市場,縮小資本價格帶來的財富;另一個是讓沒有住房的人也擁有產權,一同分享資本財富的增長。第一條路徑的代價是全社會財富縮水,只有第二條路才能在縮小差距的同時,實現全社會財富的增長。[全文]
-
“公民同招”新政,對樓市影響幾何?
尤其2020年嚴格落實“民辦搖號”,通過進入民辦名校而免除進入家門口墊底水平公辦學校的可能性被基本消除了,這立刻引發了很多中產階層恐慌性搶購學區房。[全文]
-
“雙十一”突然大舉賣房,怎么回事?
阿里巴巴和易居共同成立“天貓好房”平臺。百強房企中有60多位董事長、總裁級別的大佬前來站臺。但其實各有算盤。[全文]
-
房地產周期真的消失了么?
2005至2015的11年間,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歷了3次持續時長3-4年的完整周期,而2015年至今的房地產周期卻打破歷史規律,房地產各項數據之間的關系和各線城市都出現分化。房地產周期真的消失了么?房地產周期消失后,整個房地產市場又以什么樣的形式運行?[全文]
-
中國房地產為何過熱?
現在中國老百姓自己擁有房產的比例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但抱怨也是最大的。中國房地產問題這么嚴重,實際上涉及中國政府曾有的一個錯誤概念,認為經濟成長的動力不是技術創新,而是拉動消費。這其實是完全違背科學規律的。[全文]
-
基建投資“再發力”,樓市會受益嗎
事實上,“高位平衡”就是當前管理層對樓市的基本態度。樓市在高位能夠平衡,不僅能穩投資、穩預期,還能為經濟轉型、財稅改革等騰出空間。棚改最后的“三年攻堅”、農村危房改造等都是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寶貴的增量,也是基建的一部分。[全文]
-
調控房價,不能只靠限購
目前,房地產限購正在不斷強化,商品房供給在整個房產供給中的占比也在下降,一些城市還在通過限價政策將房價人為地設定在調控目標上。這些都是走回計劃經濟的征兆。沒有了房地產市場,房價可能不再是問題,但房地產和住房的問題只會更加激化。[全文]
-
房地產如何建立長效機制?這是重慶的試驗與思考
供不應求的城市應多供地多造房;供過于求的地方不應再批地。規劃時就要以人均40平方米作為底數,最多上下浮動15%,不能由著開發商蠻干。政府也絕不能短視,只圖短期GDP,否則就會弄一堆爛尾樓最終經濟熄火。這是5月26日黃奇帆在復旦大學“中國大問題”講堂的演講。此文為作者修訂的權威版。[全文]
-
還留在北京的,都是沒有退路的
最近,被學區房逼離北京的爆文一篇接一篇,有人說是“階級門票高漲”,有人說是“貨幣信仰裂痕”,還有人說是“政府用政策趕人”,大家說得都對。但我非常好奇的是,在這個城市里,還活著822萬常住外來人口,他們為什么不跑呢?我們還是用數字說話吧。[全文]
-
征收房地產稅 對房價影響有多大?
房地產稅和房產稅,一字之差,已經把部分媒體都搞暈了。日前,國家明確提出支持對房地產稅進行探索創新。雖然還是個概念,但這一稅種能解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幾大癥結:70年使用期限的問題;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增加個人住宅的持有成本。一旦開征,對各地房價會有何影響?[全文]
-
2016樓市調控全紀實:今天你限購了嗎?
二孩政策落地、首付門檻降低、去庫存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使得2016年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史上政策大爆炸的一年;同時,由于部分城市房價高燒不退,20余個城市先后出臺樓市調控政策,重啟限購限貸。[全文]
-
房價越調越高,是把開發商定位錯了
任志強說“我只為富人建房”。我認為他說的沒有問題。事實上,我們把開發商的定位定錯了,開發商為普通人蓋房才導致了當前問題。1990年代曾發展良好的“住宅合作經濟”在98年房改后偃旗息鼓,當前應重啟這一改革思路,從而跳出“房價越調越高”的困境。[全文]
-
關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市場主流看錯了什么
與市場主流解讀不同,我們并不認為“穩增長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的地位下降”。從會議全文看,穩增長依然非常重要。我們也不認為中國房地產投資會大幅下滑。在城鎮化階段,居民就是應當向大城市集中,這是各國的共同經驗,是無法阻擋的社會發展規律。[全文]
-
樓市之辯:調控后北上廣房價會跌?
16日,五位企業界、機構經濟學家齊聚復旦熱議房產新政,政府密集出臺調控政策,備受矚目的北上廣及二線城市房價是漲是跌? 中國樓市究竟有沒有泡沫?13年來,中國房地產在調控—上漲之間循環往復,有沒有釋放風險,又能促使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的解決之道?討論很精彩,進來看下吧。[全文]
-
房價這么高,為何還有這么多人買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用來形容今天的房價,似乎再合適不過。在高企的房價面前,不管是IT狗,還是金融狗,似乎都是芻狗。房價這么高,為何還有這么多人買?或者換個角度問:這些人不買房的話,還能買什么?[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天津公積金新政:二套房首付最低40%,多孩首房最高貸96萬
-
國家統計局:10月份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
-
國家統計局:9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總體呈降勢
-
未來五年房地產怎么發展?定調來了
-
政策刺激下,上海三季度住宅供需兩旺
-
鄭州保交樓最新進展:147個停工、半停工項目,其中145個全面復工
-
旭輝遭遇挑戰,林中稱到了義無反顧拼搏的時刻
-
因未償還5000萬美元,祥生控股獲清盤呈請
-
一個月內獲批超60億中票,民營房企融資加速?
-
多地“松綁政策”一日游,房地產市場“乍暖還寒”
-
國家統計局:8月各線城市商品房價格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
-
潘石屹夫婦辭職,SOHO中國股價大漲
-
央企一哥保利舉起了“價格屠刀”
-
上半年直融近200億,中國金茂固守穩健底盤
-
險資撐腰,遠洋全額完成到期債務兌付
-
行業寒冷,旭輝靠什么“二次創業”?
-
朱桂華履新中交地產營銷總經理
-
房企如何穿越周期
-
華僑城模式失速:歸母凈利潤大降93%
-
廈門最大的國企也缺錢?
-
-
· 中國房市 ·
當幾十年前一家幾口蝸居苦等“分房”時,誰曾想到有朝一日房子會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品。房地產的市場化確實在較短時間內改善了不少人的住房條件,但也以同樣的速度讓很多人失去買房的希望,房地產制造暴富者的現實還帶來了種種不滿。國家不得不出臺各種調控措施,發布限購令,推出廉租房、公租房,試行房產稅。但或許只有“剛需”購房者掙脫社會的迷思,才能釜底抽薪。
-
“買手”孫宏斌謀變:今年處置資產會比較堅決
-
華潤置地透露3月底將累計為商戶免租超10億
-
融創萬科等8成房企銷售雙降,恒大“線上賣房”業績翻倍
-
千萬豪宅水泥一摳就掉,施工單位卻說質量合格?
-
北京房租跌至近兩年最低水平
-
男子買學區房女兒無法入學 打聽情況后他腸子悔青
-
每平米23萬!這套“老破小”房子雙11拍賣被瘋搶
-
13平米“學區瓦房”要賣35萬?連門都沒有…
-
又一座城市現“白菜價”房子:最低每平米僅100元
-
長租公寓不到兩年“陣亡”16家,行業面臨資金投入退潮
-
15000元一平買的房,嘿,沒“門”!
-
這座城市“半價”就能買地鐵附近新房?小心上當
-
這套13平的學區房賣了200萬 權威人士:不一定能入學…
-
去年 44%提取公積金的人是為還房貸
-
5000萬成交!曾流拍的杭州豪宅被神秘買家拿下
-
多個一二線城市房租下降,你感受到了嗎?
-
央視調查鶴崗“白菜價”樓房,幾萬一套的真相是…
-
買二手房當婚房很掉價?
-
第三方檢測自如三居均超標 只送來…
-
男子一口氣買整層樓15套房 大面積敲墻嚇壞鄰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