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臺海沖突?錯,更危險的是南海!
隨著臺海局勢日益緊張,南海問題似已平息,但事實上,南海比臺灣危險得多,中美有可能在南海因意外而發生沖突。避免意外的最終解決方案在于雙方軍事力量的平衡。但問題是:在此之前會發生什么?軍事力量尚未平衡的時候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候。[全文]
-
西方不再是“最好”的代名詞,有兩點已經追不上中國
美國的孤立只會促進和鼓舞中國努力加強自主創新?!爸袊浆F代化”或曰“現代化3.0”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將現代化重心轉向中國自己的技術、企業和研究,以增強中國現代化的獨立性和本土性。[全文]
-
美國對華政策行不通,因為沒有國家真正愿意遏制中國
在未來幾十年,中國將深度融入全球金融體系。華盛頓不應坐以待斃般地接受經濟鐵幕落下,而應積極與中國談判,為美國人贏得中國市場的一席之地爭取機會。形勢比人強,甚至眾多美國議員也有為懲罰中國而不惜魚死網破的想法,拜登需拿出巨大勇氣才能膽大心細地應對這些挑戰。[全文]
-
為什么說未來五年中美關系會很難?
做好心理準備,未來五年中美關系會非常困難,應對之道關鍵是國內,內外兼修。我們不犯錯的話,應該還是能應對過去的。如果把五年爭取到了,相信五年后中美力量就會比較均衡,之后就互有攻守,那時中國的日子就不那么難過了。[全文]
-
不給中美脫鉤踩剎車,美國自己會摔下懸崖
許多美國官員和分析人士認為,每一家中國公司都是華為;每一項中國技術都是一把上膛的槍,指向美國的心臟;美國可用的每一種限制工具都還沒有充分利用??只乓呀浡?,掩蓋了各種復雜的不確定性。而且,脫鉤速度越快,就越難控制。如果有人說他們知道懸崖下是什么,他們是在自欺欺人。[全文]
-
美國在南海興風作浪,卻始終未能回答兩個問題
我們對南海地區規則構建的勢頭要有合理的心理預期。規則體系構建事關未來在南?!罢l說了算”,特別是對于美國來說“還能不能繼續說了算”,對沿岸國家而言則決定著“能不能自己說了算”。從奧巴馬到拜登,美國從未弄清:在南海,反對中國什么?自己設想的南海戰略能實現嗎?[全文]
-
美國有四類人主張對華“脫鉤”,哪一派風頭正盛?
拜登政府原本在限制主義與中間主義立場之間曖昧不清,然而,在2022年夏天以及10月份實施了一系列全面的技術脫鉤和技術管制政策之后,限制主義政策似乎正在取代拜登政府當前的中間主義政策。[全文]
-
俄烏沖突如何收場對中國比較有利?
從戰略上講,2023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是俄烏沖突是否會以不利于中國的形式結束。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戰爭何時結束,而是以怎樣的方式結束。[全文]
-
2023年要高度關注這些風險
2023年有很多可能性。最大的黑天鵝,可能是俄烏戰爭升級,甚至動用核武器。第二個,可能是美國出現大規模的經濟衰退,進而演變成新一輪經濟危機。[全文]
-
米爾斯海默為何建議將臺灣納入美國“核保護傘”之下?
美國核保護傘在臺灣問題上是禁區中的禁區,光是搞外交辭令試探可能性,就屬于“臺灣有事”,是突破所有底線的挑釁。若到了這個地步,中俄商量一下,在阿拉斯加附近部署核武,反操作“臺灣有事,就是阿拉斯加有事”,就看誰事大。[全文]
-
全球化未死,死去的是舊秩序
那些大肆宣揚全球化已死的人也不是全錯。從1970年代到2008年的“超級全球化”時代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段。在此期間,稱霸世界的美國推動了貿易自由化和全球一體化進程?,F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已經死亡,而與其一道死亡的還有推動它發展的全球主義意識形態和維護其穩定的單極國際秩序。[全文]
-
從3500億美元到3.5億美元,這就是拜登的誠意?
在白宮官網公布的實錄文字中,拜登口誤所說的“3500億美元”變成了“3.5億美元”,350這一數字的單位——“十億”被打上了刪除線,重新改成“百萬”??梢哉f,一場烏龍實則投資縮水,這對于彌補非洲的數字基礎設施缺口來講也實在是杯水車薪。[全文]
-
今天,拜登可能也悟出來了……
我們代表的是人間正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搞你的包圍圈,我搞我的朋友圈,最后后悔的一定是美國。[全文]
-
中美關系,可以學學蘋果和三星
如果共存的另一種選擇真的是共同毀滅,那么無論我們的分歧多么極端,中美兩國理性的領導人都必須找到一種方式,讓我們在許多領域無情競爭的同時,在某些領域進行合作。在試圖構建這一框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蘋果和三星公司的關系里吸取教訓。兩家公司在智能手機銷售上競爭激烈。但誰是蘋果手機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商呢?三星。[全文]
-
谷歌前CEO滿嘴對華“新冷戰”,竟是自肥的生意
微軟前任首席技術官(CTO)梅爾沃德(Nathan Myhrvold)表示,他贊同白宮和國會在科技領域加大投資,“但問題是,當你通過好戰、恐懼和沖突的論調恐嚇大眾來獲得支持時,你就會遇到一個真正的問題——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全文]
-
美國的自由主義“信仰”會讓位于現實嗎?
現實主義者認為,俄烏沖突是美國的一個重大失誤,造成了全球力量平衡的重大變化,對美國極其不利。而自由主義者,如喬治·帕克及福山等,則認為這場戰事是自由民主全球運動的復興,是一場維護自由民主、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的“圣戰”,是美國“以道德為本的外交政策”的重生。[全文]
-
“我們的博弈只針對中國政府,而非中國民眾”?
在“偏執風格”的主導下,會使得對外戰略決策忽視關鍵因素進而導致政策盲點。一個例子就是自前國務卿蓬佩奧開始,美國現在總有一種一廂情愿的看法,認為美方的各種博弈措施只是針對中國政府,而不是針對中國民眾。[全文]
-
破除三大“神話”,中國學界如何平視美國智庫?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就公開承認,他們的目的不是學術研究而是為了宣傳。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則干脆把他們的學者稱為“發言人”。這些美式“宣傳”“發言”經?!罢Z不驚人死不休”,一旦被中國官方批駁或制裁,反而在美國各界博得大名。 [全文]
-
中美關系艱難時刻,中國人民這位老朋友站出來了
在當下中美關系困難時期,像格林伯格先生這樣的人的作用非常獨特。首先他要有勇氣站出來,還要在中美關系上有遠見,能提出自己的設想和看法,還需要有影響力和渠道,至少要讓決策者了解他們的想法。[全文]
-
在華盛頓的字典里,“競爭”幾乎就是“冷戰“的代名詞
我們提出中美合作可以雙贏,但美國人似乎理解不了。在西方文化里,只能是你贏我輸或者你輸我贏。因此,白宮尋求同中國改善關系,不能簡單地看成是中國的勝利,它體現的也許只是拜登政府策略的調整。對于白宮的承諾,必須大打折扣。[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毛寧駁斥布林肯涉華宗教言論:罔顧基本事實
-
“七年間,中國AI融資美方投資額占了37%”
-
布林肯將于2月5日訪華?外交部回應
-
美國政府擬全面切斷向華為供應產品?中方回應
-
布林肯訪華將同中方探討負責任管控競爭?外交部回應
· 布林肯拜年 -
他跟進炒作“中美開戰”
-
WTO貿易爭端解決會議上,中美代表尖銳交鋒
-
美四星上將臆想:中美2025年開戰
-
“美國還沒注意到,中國制造的汽車正風靡全球”
-
“美國政治日漸衰弱,中國等國家應更多參與全球治理”
-
外交部提醒在美中國公民
-
秦剛NBA賽場視頻致辭
-
布林肯:我認為中美緊張關系已“有所緩和”
-
何時恢復原有十年多次簽證的使用?我駐美使館回應
-
對中美關系,基辛格最新發聲
-
駐紐約總領事談中美,提到一部迪士尼動畫
-
“這次會談持續了約3個小時,超出原定時間”
-
“奉勸美方,想要封上別人的門,只會堵死自己的路”
-
劉鶴與美財長耶倫會談
-
汪文斌:目前沒有可發布的消息
-
-
· 中美關系 ·
100多年前,太平洋西岸是衰老的帝國,東岸是新興的世界大國;如今,西岸是新興經濟體的最突出代表,東岸卻顯出衰退的跡象。100年前,太平洋上沒有中國的聲音;如今,無數的聲音卻在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弊鳛槭澜缜皟纱蠼洕w,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沒有之一。遺憾的是,盡管維護、發展中美關系至關重要,大洋彼岸卻總會傳來不和諧的聲音,做出不恰當的舉動。
-
美媒揚言“不許中國繼續主導”,評論區太喜感了
-
感受下不懂球胖子的“演技”
-
收購3年后被美推翻,昆侖萬維出售社交應用:將獲益32億元
-
這些舊中國債券“值1萬億美元”,美方曾研究用于貿易戰
-
康輝回應新聞聯播上熱搜,連“懟”(duì)美國1分鐘
-
國際演講冠軍、主持領導人晚宴...女主播劉欣到底有多牛?
· 首次“直播較量” -
“一如既往歡迎國際學生學者”,耶魯校長寫了封公開信
-
CCTV6今晚播出《冰雪長津湖》
-
昨晚的新聞聯播,“硬”上熱搜第一
-
刷屏的中國米飯美國漢堡背后,還有一張圖
-
觀天下預告|陳平深度分析中美競爭共存的演變趨勢
-
這周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將空降觀天下講壇!
-
建行推“15萬與特朗普共進晚餐”?總統競選團隊嚇壞了
-
今天起,特朗普夫人就是我國認證過的“好漢”了
-
果然!特朗普夫人留北京看滾滾去了
-
中美簽2535億美元大單,日網民:中國才是特朗普的重點
-
美對華龍蝦出口井噴:如今增長最快的市場就是中國
-
45年后重逢!中美乒乓外交見證人再次同臺對決
-
中國威脅?美民調:全球近4成民眾視美為最大威脅
-
特朗普外孫女又秀中文啦, 這次唱了首《茉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