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禁運俄羅斯石油后,中東并不會“拯救”歐洲
【編譯/觀察者網 陳思佳】俄烏沖突已持續兩個多月,歐盟正致力于推動新一輪的制裁措施,試圖通過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來打擊俄方的能源行業。盡管有歐盟官員希望能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來彌補俄羅斯的缺口,但美媒近日指出,中東產油國家未必會“拯救”歐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9日發文稱,雖然中東國家擁有全球近一半的已探明石油儲量和閑置產能,但在政治、基礎設施投資不足、地區沖突等因素的影響下,該地區的很多產油國未必有技術、也未必有意愿為了歐洲增產石油。
CNN報道截圖
報道舉例稱,作為海灣地區主要產油國,擁有足夠閑置產能的沙特和阿聯酋卻并不愿意大幅增加石油產量;伊朗雖然有巨大的出口潛力,但該國能否重回全球石油市場要取決于伊核談判的進程,而美國和伊朗不太可能為了石油在談判中做出讓步;利比亞、伊拉克等國家則深受基礎設施不足、政治動蕩等因素影響,難以增產石油。
對此,一些石油分析人士也直言,歐洲最好不要對海灣地區的石油抱有太大的希望。
沙特與阿聯酋不愿提高產量
CNN指出,沙特和阿聯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中閑置石油產能最多的國家,其剩余的產能足以每天再生產250萬桶石油。然而,沙特在今年3月已明確拒絕了美國提出的石油增產要求,這意味著OPEC也不太可能會聽從歐洲的增產需求。
美國能源信息公司“能源情報”記者阿梅娜·巴克爾(Amena Bakr)分析稱,在OPEC看來,導致油價上漲的俄烏沖突是地緣政治問題,超出了該組織的能力范圍。同時,OPEC也非常重視與俄羅斯的關系,他們更傾向于在俄烏沖突中保持中立的態度。
英國路透社則提到,OPEC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都在4月11日曾對歐盟表示,俄羅斯的石油產能是不可替代的,“在制裁措施或其他自發行動的影響下,我們可能會看到俄羅斯石油及其他能源的出口每天減少700萬桶,考慮到當前的需求,這種產能損失是幾乎不可能彌補的?!?
目前,OPEC及其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產油盟國組成的OPEC+只同意實施每月小幅度的增產計劃。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OPEC+在5月5日的會議上同意,將下個月的日產量目標提高43.2萬桶。
CNBC報道截圖
能源市場分析機構ICIS的石油市場分析師阿杰·帕爾馬(Ajay Parmar)分析稱,OPEC+不太可能向市場供應更多石油來解決供應壓力,“他們樂于看到油價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任何大規模增產都會壓低油價。預計他們將在2022年繼續緩慢收回市場份額?!?
分析人士對CNN表示,在沙特和阿聯酋都缺乏增產意愿的情況下,唯一可行的途徑就只有讓供應商削減亞洲客戶的供應,并將這部分產能用在歐洲國家身上,但這種做法是“需要代價的”。
迪拜能源咨詢公司Qamar Energy首席執行官羅賓·米爾斯(Robin Mills)表示,只有在長期合同允許的范圍內,或是與亞洲買家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這種調整產能的行為才有可能實現。
基礎設施不足、政治動蕩,多國石油增產無望
伊拉克是海灣地區另一個重要的產油國,報道稱,該國目前的石油日產量大約為每天434萬桶,最大產能為每天500萬桶。盡管在理論上,伊拉克的每日產量還能再提高66萬桶,但基礎設施建設的缺乏和政治動蕩基本打消了這種可能。
英國路透社此前報道稱,由于幾處重要油田在3月初因維修及抗議活動短暫關閉,伊拉克3月平均石油日產量為415萬桶,不僅沒有達到OPEC+規定的石油日產量配額,較2月的日產量還下降了11.2萬桶。
分析人士還對CNN表示,伊拉克現有的基礎設施水平并不足以支持提高石油產量,投資也需要數年才可能取得進展?!笆筒皇峭偈挚傻玫?,它需要投資,而這種投資需要時間來發揮作用?!卑涂藸栒f。
伊拉克一處油田 圖自外媒
同為OPEC成員國的北非國家利比亞更是飽受政治動蕩和沖突的影響。4月底,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表示,由于主要油田和出口碼頭被抗議團體封鎖,該國石油日產量損失超過55萬桶。
對此,英國能源分析機構CMarkits首席執行官尤素?!ぐ柹绸R里(Yousef Alshammari)坦言,在不穩定的局勢影響下,利比亞的許多油田一直處于停產狀態,該國的閑置產能幾乎不可能投入生產。
伊核談判陷入僵局,伊朗重返石油市場阻礙重重
為了彌補歐洲國家需要的石油產量,CNN甚至還把目光投向了與西方國家關系惡劣的伊朗。由于遭到美國的制裁,身為產油國的伊朗被長期排斥在全球石油市場之外,但伊核協議談判使得該國有望重新加入石油貿易。
CNN稱,如果美國能夠取消制裁,伊朗每天可以向市場提供120萬桶石油。數據分析公司Kpler還估計,截至2月中旬,伊朗石油的浮動存儲量約為1億桶,這意味著在三個月時間內,伊朗每天還能額外供應100萬桶石油。
但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美國和伊朗能夠在談判桌上達成一致。自2021年4月起,伊核協議相關方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了多輪談判,但這一年多的時間里,雙方仍有許多分歧未能得到彌合。
今年3月11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宣布,第八輪談判因“外部因素”暫停。之后,美國政府3月30日又宣布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措施。
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4月10日表示,在過去兩三周內,美方提出了與協議文本某些段落相矛盾的過度要求,伊朗尋求解除制裁,但前提是帶著尊嚴以及達成持久的協議?!懊绹艘恢痹谡務撝苯訉υ挼谋匾?,但我們沒有看到與美國直接對話的好處?!?
對于美國和伊朗在短期內達成協議、解除制裁的前景,分析人士也普遍不抱樂觀態度。巴克爾直言,美國不太可能為了更多的石油供應而輕易做出讓步。
分析人士:中東產油國無法“拯救”歐洲
5月4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對俄羅斯的第六輪制裁方案,尋求在未來6個月內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但歐盟各成員國卻遲遲未能就制裁達成一致。美國彭博社8日報道稱,在當天舉行的各成員國駐歐盟機構代表的會議上,匈牙利再次阻止了俄油禁運方案。
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隨后在聲明中強調:“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其他制裁方案都投出了贊成票,但最新的制裁將破壞匈牙利的能源供應安全。只要布魯塞爾的提案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不會投票支持它?!?
歐盟的石油供應高度依賴俄羅斯,2020年約四分之一的石油都從俄羅斯進口,這幾乎占到了俄羅斯出口總額的一半。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俄油禁令可能會導致歐盟面臨每天220萬桶原油和120萬石油產品短缺。
有歐盟官員曾表示,隨著禁令逐步實施,歐盟將尋求通過增加從其他來源的進口來彌補缺口,比如海灣國家、尼日利亞、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
但CNN直言,雖然中東國家擁有全球近一半的已探明石油儲量和足夠的閑置產能,政治因素、基礎設施不足、地區動蕩及沖突卻在很大程度上斷絕了該地區產油大國“拯救”歐洲的可能。有分析人士直言,歐洲最好不要對依賴海灣地區的石油抱有太大的希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陳思佳 
-
直 播 搶 劫
2022-05-10 16:28 -
美官方文件刪除“不支持臺獨”等表述,中方回應
2022-05-10 16:19 中美關系 -
德官員:制裁能力已達極限,正為俄“斷氣”制定緊急計劃
2022-05-10 16:06 德意志 -
口氣不?。簛喼抟丫嬷卸?,開戰必受懲罰
2022-05-10 15:22 中美關系 -
臺灣軍購案被取消,原來是美國防部在卡著…
2022-05-10 14:58 臺灣軍事 -
“美國武器給烏克蘭,臺灣咋辦?”
2022-05-10 14:35 烏克蘭之殤 -
數十萬美國父母絕望:我沒法養活我的兒子
2022-05-10 13:23 -
阿富汗一省爆發武裝沖突,塔利班駐軍5000人已控制局勢
2022-05-10 13:18 阿富汗 -
尹錫悅宣誓就職:如果朝鮮棄核,將大幅改善其經濟
2022-05-10 12:06 三八線之南 -
美媒:拜登政府官員相信,俄烏沖突可讓美國騰手對付中國
2022-05-10 11:27 烏克蘭之殤 -
“我會待在達沃,繼續為菲民眾服務”
2022-05-10 11:15 -
-
59年來,英女王首次缺席議會開幕式
2022-05-10 11:02 -
拜登求330億美元對烏援助,美國會民主黨人:再給你加70億美元
2022-05-10 10:16 美國一夢 -
馮德萊恩親赴匈牙利商討俄油禁令,未達成協議
2022-05-10 10:01 歐洲亂局 -
針對中國?他訪問所羅門群島后又提“非法捕撈”問題
2022-05-10 09:23 中美關系 -
中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在喀布爾發放書包等物資
2022-05-10 08:15 阿富汗 -
斯里蘭卡沖突已致5死190傷,我使館提醒
2022-05-10 07:16 -
美國新增確診88010例、死亡178例
2022-05-10 07:14 美國一夢 -
英國女王將缺席議會開幕式:偶發性行動不便仍有發生
2022-05-10 07:04
相關推薦 -
王毅應約同布林肯通電話 評論 350盧拉:期待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深化互利合作 評論 34外交部: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 評論 1012中吉烏鐵路籌建加速,吉烏項目辦公室設在吉國首都 評論 283最新聞 Hot
-
澳運煤船正駛向中國,阿爾巴尼斯有望年內訪華
-
“中國人從不向我們發號施令,美國官員倒是經常提條件”
-
中吉烏鐵路籌建加速,吉烏項目辦公室在比什凱克設立
-
成都一商場女廁設無遮擋男童便池,涉事方回應
-
“若盟友援烏遠程導彈,我們保證不打擊俄領土”
-
普京:80年后再遭德坦克威脅,俄回應力度將遠超坦克
-
生育登記與結婚“脫鉤”,挑戰倫理、助長黑產業?
-
美軍火商擬1美元賣烏克蘭兩架無人機,但…
-
布林肯剛走,以色列就立刻發動空襲
-
白宮幕僚長在交接儀式上哭了,稱贊拜登是“好父親”
-
美國奧委會:支持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但...
-
為抗衡中國,美國30年后重開這個大使館
-
美債上限首回合“交鋒”,無果
-
澳大利亞新鈔票將不再印英王像,澳財長:我希望看到一個共和國
-
俄大使困惑:布林肯就不能直接給我們外長打電話?
-
俄外長:沙利文這話太可怕,想把所有人變成美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