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歐洲政客為何更愿意迎合東南亞裔?
疫情期間,旅法大陸同胞收到了來自國內的中藥,還會在華人社區發放,那些平時說自己不是中國人的東南亞移民,也開口說中文了:我們也是華人,我們也需要中藥。我的鄰居就是一例。[全文]
-
在美國,黑人也會中“種族主義之毒”
關于歧視黑人的種族主義,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是,有些黑人自身也無法抵制這種潛移默化的惡劣影響。美國社會一度盛行的主流意見就是黑人天生低劣,這些觀念不但被白人所接受,也鉆進了一些黑人的腦子里。自我仇視是真實存在的。[全文]
-
瑞典實施“歧視性核酸政策”,中國游客可以起訴嗎?
他們辯稱在中國飛往瑞典的航班上的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不會被豁免,他們的待遇同普通中國人一樣,因此他們并沒有歧視中國人。但請允許我發問,在一趟從北京飛往斯德哥爾摩的飛機上,你如何能夠找到美國人或者澳大利亞人的存在?[全文]
-
普京為何如此看重瓦格納集團?
瓦格納集團畢竟是私軍,在法律上游走于灰色地帶。有意思的是,俄羅斯為何將重要方向交給瓦格納集團?[全文]
-
“美國一感冒,印度就高燒”
這次印度科技企業寒冬,雖然有國際經濟形勢下行的大背景,有其自身擴張過快的問題,但從根本來看,印度之所以會因為硅谷的一次感冒而患上一場高燒,還是因為在硅谷和班加羅爾之間緊密的國際產業合作模式中,印度始終不具備完全的產業獨立性。[全文]
-
美國的一些行為,讓中國人倍感困惑
40多年來,中國小心翼翼地避免訴諸武力,卻被美國人描繪成一個天生具備侵略性且奉行軍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國家,這讓中國人備感困惑。美國人堅信中國正變得具有軍事侵略性,因此,美國安全機構得出結論:中國現在已對美國構成了直接威脅。[全文]
-
我在烏克蘭,有些中國人的表現令我非常驚訝
我不知道他們是迫于無奈、逢場作戲,還是出于皈依者狂熱又或是真的相信西方那一套,總之對自己國家表現出的那種痛恨,著實令我非常驚訝。[全文]
-
受美軍指揮的日本自衛隊,等來的怕是噩夢成真
過去,美國在朝鮮戰爭時期就希望自衛隊完全處于美軍的掌控之下。一旦美軍司令部判斷有戰爭的需要,自衛隊就得在他們的指揮下前往世界各地作戰。如今,這個噩夢就快成真了。[全文]
-
中印邊境問題上,中國如何智勝莫迪?
近三十年以來,印度在印巴實控線一直采取侵略性行動,以占據軍事上的主導地位,但針對中國的類似行動卻導致相反的結果。根據大多數的媒體報道,2020年以來,中國軍隊已拒絕承認印度對至少一千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權。[全文]
-
在白俄羅斯過“越南春節”,被俄羅斯朋友說哭了……
阿納托利·瓦列寧的父母曾在2016年因一次意外的矛盾激化而沖動離婚,但他的父母仍對對方抱有感情的種子,只是俄羅斯人好似天生一般的冷漠矜持讓他的父母遲遲無法和解。然而,2019年的東正教圣誕節發生的事改變了一切。[全文]
-
為什么說未來五年中美關系會很難?
做好心理準備,未來五年中美關系會非常困難,應對之道關鍵是國內,內外兼修。我們不犯錯的話,應該還是能應對過去的。如果把五年爭取到了,相信五年后中美力量就會比較均衡,之后就互有攻守,那時中國的日子就不那么難過了。[全文]
-
為什么很難用“文明型國家”理解印度?
如果你去一個印度中產之家,房間里的燈泡壞了,這對夫婦是絕對沒辦法修好的。這就是種姓制度對印度的影響。在中國,中產家庭自己動手修個電燈泡,完全不是問題。[全文]
-
“現在進行的這場戰爭,不會瓦解世界秩序”
當北京當局發起對臺行動時,俄羅斯將如何表現?這是一個開放式問題。我認為,俄羅斯的反應將和中國對特別軍事行動的反應一樣務實。因為中國目前給予我們的所有政治和外交支持,是用俄羅斯給中國在石油和天然氣上給的優惠,以及給中國公司開辟俄羅斯市場的機會換來的。[全文]
-
美國“舊習難改”,誰能治它?
從蘇聯解體到中國崛起的這段時期,美國暫時找不到一個超級大國級別的對手,這讓華盛頓更加大膽,更愿意承擔在海外用兵的風險。而一個更強大的中國,將對美國在不招致自我毀滅的前提下愿意在國際舞臺上承擔的風險,施加更多限制。[全文]
-
總理“突然”撂挑子不干了,新西蘭還能怎么“救”?
阿德恩的辭職,更像是因沉重的政治壓力,而不是心血來潮的淡泊名利。這和2016年突然辭職“回歸家庭”的前總理約翰基有些相似,也讓很多人感覺,新西蘭的總理似乎特別愛辭職和搞“回歸家庭”的敘事。[全文]
-
進攻?休戰?還是結束?俄烏之間的極限拉扯
俄羅斯明年的戰略是迫使烏克蘭和西方接受在目前的戰線停戰,烏克蘭和西方的戰略是迫使俄羅斯離開所有的公投入俄領土。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烏局勢在未來一年內極有可能走向朝鮮戰爭后期的“僵持模式”。[全文]
-
給中國朋友提個醒,留心歐美的“能源霸權”戰略
歐盟試圖借助美國暫不關注氣候議程的時機,打造“適合歐洲”的競爭利基,從而在可再生氫等“清潔能源技術”領域掌握初級市場霸權,隨后利用先發優勢,形成一個以歐元而非美元為基礎的市場。[全文]
-
騷亂背后,巴西“碎片化”的民主政治將走向何方?
博索納羅不會就此從巴西政壇消退,他的持續影響力折射該國社會的“向右轉”趨勢。巴西政治動蕩凸顯了“碎片化聯盟總統制”的弊病。大量的政黨“否決者”,使那些觸動現狀的改革難以付諸實施。盧拉能改變這一切嗎?[全文]
-
我們希望中國官員能考慮這些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事情
西方媒體、歐美媒體以及現在的社交媒體都有大量操縱輿論的行為,非洲人就是輿論操縱的受害者。但請你相信,非洲人非常聰明,他們可以區分媒體是否被操縱。[全文]
-
泰國熱情歡迎中國旅客,我們深耕東南亞起作用了?
考慮到目前中國外交面臨的挑戰以及國際形勢的巨變,鄰國疫情政策的調整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公共政策。[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泰國老撾洽談中老泰鐵路連接計劃
-
“美國不能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
伊朗遇襲事件:美官員“賣”了以色列?
-
他跟進炒作“中美開戰”
-
中國衛星公司回應美方制裁:與瓦格納集團等無業務往來
-
訪完韓國訪日本,北約秘書長提到中國
-
巴基斯坦大使:將共同舉辦“中巴旅游交流年”
-
“這事兒,拉美國家不考慮”
-
坦克援烏后他想繼續與普京通話,克宮:暫無安排
-
國家移民管理局:恢復簽發日本公民來華口岸簽證
-
拜登:美國形象岌岌可危
-
誤射4發實彈,韓國立即多次向朝鮮廣播“不是故意的”
-
北約高官放話:已準備好與俄“直接對抗”
-
“FBI扣押了拜登的手寫筆記”
-
美副國務卿稱“樂見”北溪管道成“廢鐵”,俄方:像個流氓
-
特朗普正式啟動競選,但換了一招?
-
烏克蘭索要遠程導彈,揚言攻擊克里米亞
-
WTO貿易爭端解決會議上,中美代表尖銳交鋒
-
瑞典:申請加入北約進程已暫停
-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即日起恢復審發日本公民赴華普通簽證
-
-
-
襲擊佩洛西丈夫嫌犯獄中道歉:我應該準備得更充分
-
“德國外長是個有用的傻瓜”
-
美英撤軍后,羅琳籌款幫助百名女性離開阿富汗
-
兩個詞“惹毛”法國,美聯社道歉
-
“烏前總理季莫申科,匆忙掩面逃走”
-
《阿凡達2》票房超《復聯3》,影史前五卡梅隆承包了仨
-
生活工作壓力巨大,香港碩士移英半年后自殺
-
“槍手是…狗”
-
韓女團成員因一句“中國新年”被罵到道歉,評論區又要讓韓國人破防了
-
英國多家博物館停止用“木乃伊”一詞:不尊重古埃及人且帶有殖民痕跡
-
扎哈羅娃:這個消息對美國民主來說是“核爆炸”
-
英國首相攤上事了…
-
記者就疫苗質問輝瑞CEO:是時候向全世界道歉了嗎?
-
“讓不友好國家提問”
-
全程擺拍?
-
“怎么著,還想給烏克蘭核武器嗎?”
-
拜登這個動作,把身后的勇士球員嚇得不輕…
-
花了6800萬,美國網民怒了:就這?
-
烏克蘭球員球迷當場報警…
-
無 法 自 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