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一商場女廁設無遮擋男童便池,涉事方回應
-
夏雨學然后知不足
(觀察者網 訊)近日,四川成都一網友稱發現商場女廁設置無遮擋男童小便池,引發網友關注。目前該商場女廁內男童小便池已暫停使用。商場方回應稱,這屬遺留性問題,正請第三方公司評估,決定后續處理方式。
視頻來源:@沸點視頻
據極目新聞報道,事件發生于成都市新津區的一家商場,商場從負一層到五層均處于營業狀態,除一層和五層外,其余四層均設置有衛生間。
該商場一名女性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商場二、三、四層的女廁內確有男童小便池,但都已暫停使用。其拍攝的圖片顯示,二、三層的男童小便池位于隔間中間,四層的則位于一處角落,均已被罩住,貼有“正在整改 暫停使用”的提示。
圖源:極目新聞
商場運營管理方一名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接手此項目不久,男童小便池的安裝屬于遺留性問題,目前已經停止使用并張貼告示,正請第三方公司評估,決定后續處理方式。
圖源:極目新聞
對于女廁所內安裝男童小便池,網友表達了各自的看法。有網友認為,對于單獨帶男童游玩的寶媽,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便利。
也有網友認為,此舉只注意實用性,忽略了性別意識,未考慮到男童進入女廁會影響女童。
還有網友建議,公共場所最好多設置幾個第三衛生間。
第三衛生間,是指在廁所中專門設置的、為行為障礙者或協助行動不能自理的親人(尤其是異性)使用的衛生間,主要是指女兒協助老父親、兒子協助老母親、母親協助小男孩、父親協助小女孩等。第三衛生間內一般有獨立結構,人在里面互不妨礙,并配有相應的適用于殘疾人的設施。
據紅星新聞報道,2016年,國家住建部新修訂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要求,城市中一類固定式公共廁所,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公共廁所,商業區、重要公共設施及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區域的活動式公共廁所,均應設置第三衛生間,用于協助老、幼及行動不便者。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截止到2021年11月,約有近1萬座城市公廁中設置了第三衛生間,約占城市全部公廁數量的6%。
在2022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提議要把第三衛生間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建好、建到位,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管理理念,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專家:兒童三歲起能分清性別
近年來,男童能否進入女廁、女更衣室等公共場所,長期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就在不久前的1月27日,有網友發帖稱,深圳奈爾寶家庭中心卓悅店的女廁所裝有小便池,自己花了錢是來看男寶撒尿。配圖顯示,3個兒童小便池并列在墻角,每個小便池之間、3個小便池與其他空間并未安裝隔板。
深圳一兒童樂園內的女廁所裝有小便池
據紅星新聞1月30日報道,對此,該門店負責人表示,運營中的確發現有很多寶媽單獨帶男童游玩。1月27日門店值班經理已經收到相關反饋,他們當日就在小便池上方張貼“暫停使用”通知,隨后定制了專用罩子,將3個小便池罩住封起來,之后禁止使用。該負責人還表示,他們已經對男女廁所分別配備1到2名保潔人員來指引幼童如廁。如異性家長不便帶幼童如廁時,會由保潔人員帶小孩如廁或提供其他幫助。此外,他們已經向公司反饋建造第三衛生間,此后的場館設計或更新改變。
1月30日,又有網友發文稱,自己在哈爾濱旅游時,發現一名6歲男孩上女廁,其指出不應如此后,遭男孩母親辱罵30分鐘,男孩父親趕來后,也對自己實施侮辱,目前警方已介入。
據新京報1月31日報道,針對此類情況,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兒童性教育專家劉文利表示,兒童在三歲左右就能通過服裝、發型等分清自己的性別,建議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前,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獨立如廁的能力。孩子入學前,家長應指導其去同性衛生間。
劉文利還建議,出門在外,最好由同性家長陪伴孩子上衛生間,如果無同性家長隨行,又擔心孩子安全,帶孩子進入異性衛生間時應把隔間門關好,避免讓其他人感到不適。此外,各地也應盡量修建可以輔助老人、孩子大小便的第三衛生間。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明確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隱私權。衛生間屬于私密場所,六歲男童應當具備性別意識,原則上不能出入女性衛生間,否則可能侵犯女性隱私權。母親作為監護人,隨意攜帶男童進入女性衛生間且未采取保護措施,屬于監護失責。
如男童侵犯他人隱私權的,根據《民法典》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因此,被侵權人有權要求監護人及侵權人賠禮道歉、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
趙良善還提到,男童進入女衛生間,如果其他人合理提醒或者在正常言語范圍內制止,屬于捍衛自身權益,對男童不構成侵權。但如制止、提醒方式不當,存在辱罵、威脅,貶低他人人格的,則涉嫌侵權,需賠禮道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夏雨 
-
普達賽尼:中國的醫療行業正快速發展,將影響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
2023-02-03 13:38 老外講故事 -
澳門:將送出12萬張機票,旅行團資助每人最高400澳門元
2023-02-03 12:06 -
有官員聽信風水竟把4000多平米荷花池填平!反腐專題片引關注
2023-02-03 11:17 廉政風暴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6日起,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
2023-02-03 09:44 香港 -
遼寧一醫生遭“槍擊” :左眼貫穿傷,嫌疑人是患者親屬
2023-02-03 09:27 醫患關系 -
男子返鄉未隔離致多人感染,三個月后警方撤案
2023-02-03 09:18 依法治國 -
河南漯河:兩名孩童將煙花扔進下水道引起爆炸,致1死1傷
2023-02-03 07:55 -
李亞光被查,曾任中國女籃主教練
2023-02-03 07:23 廉政風暴 -
沈陽警方:一男子持改裝射釘槍擊傷醫生,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2023-02-02 22:46 醫患關系 -
香港成立“法治教育督導委員會”
2023-02-02 22:26 香港 -
涉“胡某宇事件”不實信息:微博清理3500余條、快手處置2.1萬條
2023-02-02 21:07 網絡謠言 -
人民日報評胡某宇事件:真相呈現,讓理性回歸
2023-02-02 21:07 疑案追蹤 -
關于奧密克戎變異株CH.1.1,這些知識您需要了解[科學防疫小貼士](102)
2023-02-02 19:41 健康中國 -
我國將在南極建設海外衛星地面站
2023-02-02 18:45 科技前沿 -
生育登記與結婚“脫鉤”,挑戰倫理、助長黑產業?
2023-02-02 17:58 政策風向標 -
《甄嬛傳》:謝謝《狂飆》
2023-02-02 17:41 -
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推出“今日辟謠”專欄
2023-02-02 17:13 網絡謠言 -
春節期間,臺灣超3萬人同時在線等待皇上駕崩
2023-02-02 16:56 -
李家超:將向世界各地旅客派發50萬張免費機票
2023-02-02 15:58 香港 -
“馬克龍聽到臺灣眼睛發亮”?玩尬的是吧…
2023-02-02 14:20
相關推薦 -
-
中俄戰略安全磋商機制雙方牽頭人舉行會晤 評論 10“在戰場上擊敗俄羅斯是不可能的” 評論 432二十屆二中全會將于2月26日至28日召開 評論 21“10小時火車,隨行記者發誓保密、手機被沒收…” 評論 185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 評論 227最新聞 Hot
-
爭風頭?沙利文:拜登不會與普京“正面交鋒”
-
“中國提案”受期待,俄專家:這讓美國“非常痛苦”
-
美國副財長:將拉攏30多個國家,共同對俄實施新制裁
-
《柳葉刀》:新冠感染可提供10個月防重癥自然免疫力
-
俄暫停參加《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布林肯回應
-
烏外長:將學習中方《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
-
“10小時火車,隨行記者發誓保密、手機被沒收…”
-
秦剛:停止鼓噪“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
-
中國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
-
拜登政府想大搞基建追趕中國,美建筑業叫苦:人不夠啊...
-
“我們有能力援烏戰機,只是...”
-
“出現更多炮火聲!”國際原子能機構:望盡快建立安全區
-
拜登訪烏幾小時后,五角大樓宣布4.6億美元新軍援
-
中國氣象局:2025年基本形成人工影響天氣新體系
-
股價遭爆炒后收關注函,浪潮信息承認“與ChatGPT還存在差距”
-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主要邊境口岸爆發槍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