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個百年:中國式現代化將造就可大可久、可親可敬之中國
更弘遠地展望,中國共產黨在建黨的第二個百年的首年開始,正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持續不斷地發奮圖強,迎來中國今后百年的盛世、盛運。文明復興的同時也是在迎來百年盛世。[全文]
-
為何社會主義在歐洲式微,卻在中國發揚光大?
現代中國選擇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走資本主義道路,就是因為中國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文明強調社會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優先,儒家的那種家國天下的情懷與社會主義高度契合。[全文]
-
“形同鎖臺3天”的軍演,是實質控制臺灣的開始
這幾天軍演的重大意義是對于統一的戰略環境、戰略格局的一次主動重塑。給臺灣蔡英文政權分裂分子背后撐腰的主子是美國,中國固然是只打蔣艦,不打美艦,這是抓主要矛盾。但主要矛盾是變化的。[全文]
-
“仁愛”為什么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
仁之德性,可以給西方現代個人權利意識以及底層的欲望,增加以天理制約人過度欲望的德性新規定,以“仁”來涵攝、超越西方社會契約倫理與個人權利。這就是孔子所說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全文]
-
從佛山不讓女性登傳統龍舟的爭議,看傳統與現代的中間地帶
現代旅游觀光者來到當地,還是要有做客之道,不宜有消費主義心態而輕慢當地傳統。[全文]
-
“青青子衿”: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的文明意義
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本身是“后繼有人”的一部分。與此相聯系的,黨管人才、黨管青年,也同樣是在中國文明的連續性及其“可大可久之道”的文明史視野下,才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全文]
-
大家都很關心,上海疫情下中國經濟怎么做
中國帶動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發展,不斷加深與亞洲各國的經濟合作,與西方國家不一樣,是完全不帶任何附加政治條件的,更不會設置債務陷阱。[全文]
-
元宵放一天假,建議背后是對中國禮樂文明的回歸
禮與習俗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重“時中”?;蛟S過年未嘗不可以考慮多放三天假……過大年多放假、調休幾天,也是更好地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對于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的向往。[全文]
-
“大觀在上”的文明意義:北京冬奧會給中國與世界帶來了什么
中國人在冰雪競技上展示的體魄、力量尤其是精氣神,首先將提升中國人在冰雪運動上的自信心,進而將更為全面、深入地提升中國人對于冰雪運動的認識。冰雪競技運動的提升與群眾冰雪運動的普及所共同展示的中國人體魄、意志力等的提升,將具有更為深遠的戰略意義。[全文]
-
春節年俗里,有中國的文明智慧
中國人對于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不是俗不可耐的庸俗,而是大俗方是大雅,其中有對于祖先、對于上天、對于給予人類的萬物的禮敬與回報。中國人深深地知道祈求不是坐等,反而是要求自己如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全文]
-
從孔夫子到毛澤東
毛澤東視孔子為封建社會的圣人,而稱魯迅是“現代中國的圣人”,1938年初,毛澤東勉勵抗日軍政大學的干部要學習孔夫子,并提出“我們三四百人,可否出幾個孔夫子”。毛澤東深厚的歷史意識、文明意識讓“圣人”貫通古今。[全文]
-
百年大黨的集大成與繼往開來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辦成了很多難以解決的事情,我們在千鈞一發的時候經受了很多挑戰,在國家安全上、意識形態上經受住了考驗。中國共產黨是最有歷史感的,我們在總結過去的同時,也是為了下一個100年做準備,下一個100年的路線方針政策都在計劃之中。[全文]
-
中國發展突破西方理論,在于中國共產黨是一種新文明
中國共產黨一方面堅持其獨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同時其繼承中國文明“天下一家”的思想,使得中國共產黨將其共同富裕、共同發展的理念擴展于全球化下的共贏共享,最終將超越西方過去五百年贏者通吃的霸道思維。[全文]
-
“初心”不是說說就有的,而是實踐了一百年
“強大的政黨是在自我革命中鍛造出來的”。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自我革命精神,乃是對中國文明傳統在現代的繼承與發揚光大,同樣具有古今連續的文明普遍意義。[全文]
-
恰是今日之中共,成功應對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一九二一年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就改變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就改變了方向。我們共產黨是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政黨都比不上的,它最有覺悟,最有預見,能夠看清前途?!?a href="/xiemaosong/2021_07_27_600301.shtml">[全文]
-
為什么要警惕“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往往披著學術外衣、文藝外衣、輿論外衣。它不僅僅是歷史謠言,更有明確的政治訴求。如果對歷史虛無主義做一個從現象到本質的理解,其中的關鍵、主軸、要害就是要否定中國革命,否定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