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川出海研究:產業鏈外遷東南亞,不一定是壞事
最后更新: 2022-05-05 08:07:05【文/ 奧特快】
對國內產業鏈外遷東南亞的討論幾乎是年經貼,最近因為越南出口超過深圳,以及李嘉誠投資越南,又火了一把。今天,我也對這些問題談點自己的淺見。
強調一下,本文所說的“產業外遷”的產業,全部指代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包括芯片半導體、新能源等高端供應鏈。
對產業鏈外遷,我主要3個觀點:
1.國內勞動密集型(或者說所謂的“中低端”)產業外遷東南亞是必然的,不同行業不同早晚的問題;
2.富裕的東南亞比貧窮的東南亞對中國更有利;
3.產業升級與星辰大海,需要的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努力,還有觀念革新。
開始正文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身邊的故事。
我一個廣東朋友,家在汕頭,他老爸20年前就在汕頭附近開箱包工廠,主要賣到美國。后來工人越來越難招且貴,所以大概在三四年前把工廠從汕頭搬到柬埔寨。這兩年賺到盆滿缽滿,就是2021年下半年開始被海運吃掉了不少利潤。
如果你是一個類似的廣東箱包老板,早年靠本地工廠發大財,后來人工越來越貴逐漸賺不到錢。你會選擇怎么辦?請大家代入這個具體情景去想(而不要站在上帝視角下大棋),這是一個貫穿全文、生動理解產業外流問題的隱喻。
以下為正文。
01.勞動密集型產業外遷東南亞是必然的
必然的原因可以分兩方面去講,宏觀和微觀。宏觀方面先看這張圖:
1980-2018年,我國的主要生產要素占全球比重的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1980年,勞動力占比遠超其他要素。所以以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改開切入點,不僅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選擇。
而在2018年,我國最具優勢的要素稟賦已經變成了資本和研發,勞動力占比甚至還有所下降,不過仍然較高。這個宏觀圖景能映射到中微觀層面的很多現象:比如我國一方面在互聯網和數字能源這些重資本重技術的行業全球領先,但與此同時仍有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
更重要的是,既然資本和技術才是目前我國最大優勢,那未來的發展最優策略就不再是堆人頭,而是靠資本(去買買買投投投)或者靠技術(去提高生產率)。所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比逐漸縮小、乃至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那這些產業去哪兒呢?如果不是被機器徹底消滅,那就是去東南亞。
當然,不同行業外遷的節奏與速度不同。SKU種類越多、上下游配套越復雜的行業,外遷越慢,反之就越快。比如服裝箱包就可以很快,LED燈就比較慢。
但慢不代表不會走,國內勞動力價格與環保要求是推力,RCEP(區域內零關稅,大幅減少中間制成品貿易成本)以及東南亞各國自身的經濟民族主義(政府支持政策)是拉力,遷移只是時間問題。
這是外遷的宏觀原因,講微觀原因時我們還是先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被昂貴的勞動力價格導致利潤越來越薄的箱包小老板,你會怎么做?
常規操作有三種:
1.減少招人,改用機器。這在宏觀上叫“勞動生產率提升”,對應前圖所展現的資本和技術要素稟賦(畢竟你得先有錢買機器)。工人失業。
2.把廠關了不干了。工人也失業。
3.找門路把廠建到東南亞。工人還是失業。
要讓工人不失業的辦法只有一種:忍著微利甚至虧損堅持把廠辦下去。
但老板不是圣人,換你當老板你愿意嗎?既然不愿意,那就只能有人補貼老板讓他把箱包廠留在廣東。但這個補貼的費用你愿意掏嗎?恐怕沒人愿意掏。那理論上只有政府掏,可政府為什么要把原本可以用來投芯片半導體新能源的錢補貼給箱包工廠?說好的產業升級呢?
代入微觀視角后,就會發現把勞動密集型產業強行留在國內,比從宏觀邏輯上體現的更不可行。所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縮水是必然的,這些“縮水”里有的意味著消失,有的意味著外流。外流的首選,就是東南亞。
有人說東南亞產業鏈不健全,中國企業不會去。宏觀上看,80-90年代的中國產業鏈健全么?但外資為什么還會來?微觀上看,對制造業小老板來說,正是這種有點苗頭但又不太成熟的時刻,才是真的套利機會窗口。如果什么都齊備了,那只會是新一輪內卷的開始。
- 原標題:產業鏈外遷東南亞,不一定是壞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中美各踩一腳政策油門,自動駕駛落地會加速嗎?
2022-05-01 18:28 觀網財經-汽車 -
美麗田園IPO:三年退賠5130萬,靠啥撐起上市夢?
2022-04-30 20:14 觀網財經-健康 -
“全國五一獎章”獲得者王利:行駛1萬公里,守護1座城
2022-04-30 13:36 -
連續4年居杭州銷售榜首位,濱江集團“三道紅線”持續綠檔
2022-04-30 13:01 -
“妖股”九安醫療:一季度怒賺143億,拿出122億搞理財
2022-04-30 10:31 觀網財經-健康 -
華東醫藥傳統業務承壓,醫美創新藥貢獻不足3%
2022-04-30 10:14 觀網財經-健康 -
深圳土拍:一日攬金超193億,“國家隊”仍是主力
2022-04-30 10:14 中國房市 -
通策醫療:股價跌去六成多,九成收入靠浙江撐
2022-04-29 11:15 觀網財經-健康 -
熱景生物凈利暴增18倍,風口過后高盈利如何持續?
2022-04-29 11:13 觀網財經-健康 -
如何有質量地活下來?華為拋出“10大科技難題”
2022-04-29 10:12 大公司 -
質疑歐派家居業績靠壓榨,經銷商“逼上業績會”
2022-04-28 19:35 中國房市 -
政策“猛藥”難救市?
2022-04-28 14:26 中國房市 -
奧密克戎疫苗獲批臨床試驗,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2022-04-28 13:39 觀網財經-健康 -
抗原檢測業務現頹勢,華大基因業績股價雙降
2022-04-27 21:23 觀網財經-健康 -
虧完27億還要繼續虧3年,快狗打車陷盈利困境
2022-04-26 22:53 -
南非冰箱出口英國的背后
2022-04-26 22:25 大公司 -
穩健醫療業績未達預期,紅杉等股東已套現超5億
2022-04-26 21:09 觀網財經-健康 -
杭州集中供地收金826.8億,本土房企撐起半邊天
2022-04-26 21:09 中國房市 -
營收凈利首次雙降,“藥茅”失守2000億
2022-04-26 19:05 觀網財經-健康 -
金地集團:蓄力重回第一梯隊
2022-04-25 21:36 中國房市
相關推薦 -
王毅應約同布林肯通電話 評論 350盧拉:期待同中方密切高層交往,深化互利合作 評論 34外交部:中國民用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 評論 1012中吉烏鐵路籌建加速,吉烏項目辦公室設在吉國首都 評論 283最新聞 Hot
-
澳運煤船正駛向中國,阿爾巴尼斯有望年內訪華
-
“中國人從不向我們發號施令,美國官員倒是經常提條件”
-
中吉烏鐵路籌建加速,吉烏項目辦公室在比什凱克設立
-
成都一商場女廁設無遮擋男童便池,涉事方回應
-
“若盟友援烏遠程導彈,我們保證不打擊俄領土”
-
普京:80年后再遭德坦克威脅,俄回應力度將遠超坦克
-
生育登記與結婚“脫鉤”,挑戰倫理、助長黑產業?
-
美軍火商擬1美元賣烏克蘭兩架無人機,但…
-
布林肯剛走,以色列就立刻發動空襲
-
白宮幕僚長在交接儀式上哭了,稱贊拜登是“好父親”
-
美國奧委會:支持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但...
-
為抗衡中國,美國30年后重開這個大使館
-
美債上限首回合“交鋒”,無果
-
澳大利亞新鈔票將不再印英王像,澳財長:我希望看到一個共和國
-
俄大使困惑:布林肯就不能直接給我們外長打電話?
-
俄外長:沙利文這話太可怕,想把所有人變成美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