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塔爾為什么會讓韓國歌手唱世界杯主題曲?
韓流在中東地區的傳播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中韓蜜月期韓流在華的勢頭。[全文]
-
《慶余年2》一拖再拖,續集為何總難續?
明明有些IP續集劇是眾望所盼,一旦播出就能收獲很高熱度,為何卻成了國產劇的棄子?[全文]
-
《東八區》其實是性轉版《娘道》
雖然沒有宣之于口,但多數男性會將霸權氣質作為自己模仿的對象是不爭的事實。暗戳戳模仿靳東,明晃晃嘲笑蔡徐坤??贪逵∠髮δ腥说腜UA,或許比女性更甚。女性因為吃了虧而懂反省,而男性因為貌似占了些便宜而不愿醒。[全文]
-
仙俠劇愛得糊涂
最封建的地方是現代劇,光鮮外表下到處是糟粕思想。最不浪漫的地方是仙俠劇,明明男女主每集都在戀愛,可你卻很難發現他倆是何時、怎樣愛上的。[全文]
-
李子柒要走什么路?
兩敗俱傷之下,李子柒還會是那個“李子柒”嗎?為什么一年過去了,也沒有誕生新的“李子柒”?[全文]
-
德云社困局:“封建戲班”拖了“流量男團”后腿?
減肥、健身、發型、修眉……接受了全方位改造的德云演員們,顏值出現質的飛越,自然也吸引到了更年輕的飯圈女孩們。德云社越來越像“劇場男團”,但與時代少年團這樣的現代娛樂經紀公司不同,德云社實際上依然是靠江湖人情與師徒規矩凝聚起來的“戲班”。[全文]
-
“搞笑女”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當下演藝圈,喜劇女演員“出圈”的機會變多了。在甜寵劇、古偶劇和綜藝里,“搞笑女”紛紛和帥哥組CP,甚至成為觀眾的“手替嘴替”,“特權”背后是工具人的命運。喜劇女演員先天帶著一種優勢:不能被嫌棄長相。同時也先天有一種劣勢:演技看起來很好的樣子。[全文]
-
劉亦菲速凍16年
從數據看,劉亦菲是有點“電視劇高分牛逼癥+電影低分撲街癥”在身上的。天仙的劇撲不得,天仙的電影扶不起。[全文]
-
關于顯示IP屬地的幾重擔憂,真沒必要
愛國人士全在海外發言,海外博主都在河南常駐。這都可以做出合理化解釋,但還是讓人心里別扭。[全文]
-
短短兩年,逃離海南?
當年明星從“避稅天堂”霍爾果斯逃離,是因為霍爾果斯突然稅收政策大變臉。而這次從海南的逃離,硬糖君并未查詢到相關稅收政策的大變化。更詭異的是,明星的海南公司壽命也未免太短,大多不足一年便注銷了。[全文]
-
95后看網文,不再只談“逆天改命”
這種年輕化的趨勢直接反映在了網文的內容上:主角從親身打怪升級,到坐鎮后方安排別人;穿越從穿回古代興風作浪,到穿回八十年代建設國家……評論區也不再僅僅是書評、催更,更多是吐槽玩梗,甚至是見聞與知識的交流、觀念的交鋒……[全文]
-
孫楊直播間凹造型賣貨,谷愛凌成超級巨星,星途差距為何這么大?
如果把孫楊和谷愛凌的差距歸咎于“媽寶”和“兔媽”的家庭教育差別,那劉翔、林丹,乃至是曾經的冬奧“三冠王”、現在靠喜劇人設出圈的王濛,明明同樣是創造歷史突破性的運動員,為什么后續的星途卻差了這么多?[全文]
-
“清朗”之后,飯圈也開始轉地下打起“游擊戰”
“清朗行動”遏制了做數據等飯圈行為,粉絲們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切靠錢說話。[全文]
-
從難以模仿到媚粉,留給《快本》重生的機會不多了
你若矯情我便休。后情感時代滾滾到來,《快本》那套兜售笑與淚的方式顯得過分笨拙了。當大家的耐心耗費殆盡,情感完全透支,只剩下疲憊的空殼,留給《快本》重生的機會已然不多。[全文]
-
為什么年輕演員變丑了?
如今的小小花,流行起了略顯老氣的寡淡臉。據說主打的是有演技,嗯,“有演技的臉”是真的。男演員這邊就更慘不忍睹,古裝扮相爭先比丑。而他們,甚至沒有“演技”這個遮羞布。當然,據說是有人氣、有粉絲的。[全文]
-
“最強國慶檔”票房大縮水,誰的錯?
號稱史上最強國慶檔謝幕,春節檔加國慶檔的雙份料,行業信心滿滿地要沖擊去年票房紀錄,卻被潑了一盆冷水。雖然沒什么驚喜,倒也沒什么驚天爛片,問題究竟出在哪一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