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房市和美國股市,為何成為中美博弈的關鍵戰場?
現代國家之間的競爭,最終決定勝負的是資本市場。美國的股票市場很明顯是世界上最有力的資本市場,中國的房市卻由于我們沒有財產稅,是好過美國房市的資本屬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在中美競爭中,結果就取決于中國的房市和美國的股市之間的競爭。[全文]
-
全球化背景下的資產負債表危機
資產負債表兩端相等意味著虛擬與實體必須共生。打擊虛擬經濟,最終也保護不了實體經濟。當前的中國經濟問題表現在實體經濟,原因卻出在虛擬經濟。兩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而是互為表里的共生關系。[全文]
-
靠賣地不可持續,未來中國城市面臨一場大洗牌
未來40年,中國將轉向真正的土地財政,土地財政是什么?就是居民收入要成為稅收,未來我們要把前一個階段過去40年修的這些路、橋、學校、醫院等,通通都要轉變成為城市的現金流收入。[全文]
-
“土地財政”如何升級并退出?
不動產成為劃分“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主要分水嶺:有房者,資產隨價格上升,自動分享社會財富;無房者,貨幣積累因房價上升而縮水。房價上升越快,兩者的財富差距就越大。[全文]
-
“土地財政”之功:確?!昂推结绕稹背蔀橹袊J降膬戎眠x項
中國之所以能“和平崛起”,原因恰恰離不開“土地財政”這種融資模式,這使得中國不必借由外部征服,就可以獲得原始資本積累所必需的“初始信用”。[全文]
-
“這居然是我說的?!”
一個朋友發來文章《專家建議:想要拉動消費,就要給年輕人免費發房子》,我好奇地打開公號鏈接,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個專家居然是“廈大教授趙燕菁”……[全文]
-
集體養老機制與個體生育選擇
延長繳納養老金年齡,等價于抵消生育率下降導致的養老金缺口,同時也涉及財富的公平分配。假設兩個人按照相同的標準繳交養老金,你不會認為一個繳交40年的人和一個繳交30年的人,退休后領取一樣的養老金是公平的吧。[全文]
-
在十字路口的房地產
中國房地產從一開始就是金融——賣地、賣房是融資,買地、買房是投資。盡管政策制定者的一種目的是通過房地產市場解決“住”的問題,但這個目標從來沒有被實現過。[全文]
-
危機為何發生在烏克蘭,而不是臺海?
我們可以判斷,如果特朗普執政,那么中國與美國的矛盾是頭號問題,但如果拜登上臺,頭號問題一定是歐洲和美國的矛盾。所以,危機沒有發生在臺海,而在此時發生在俄烏是有其道理的。[全文]
-
住房雙軌制: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
商品房的本質就是“炒”,所以不能用來解決“住”的問題?!白 钡膯栴}只能靠政策性保障房。保障房不能成為福利,而是要和“納稅”結合在一起,只要納稅,就應當享受當地公共服務,包括學校。[全文]
-
貨幣是俄烏戰爭的第二戰場?
中國的經濟體量無論多大,都是美元區的一部分。而歐元區看上去都是美國的盟友,但美國非常清楚,歐元才是最大的威脅。一旦發現歐元有可能趁美元之危取而代之,美國立刻就會調轉槍口,將打壓歐元作為戰略的優先。[全文]
-
中概股暴跌,一次“好危機”可千萬別浪費了
中概股回歸,表面上看中國損失了美國的資本,但反過來也切斷了美國通過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吸血”的途徑。斬斷了美國資本事實上的“長臂管轄”,強化了中國在“外循環”中的自主地位。[全文]
-
股市還是房市?
現在有一種很流行的觀點,認為之所以中國的股票市場發展不起來,是由于太多的貨幣被吸納進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使得股市成為無源之水。事實上,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資本市場,各自創造自己的流動性。[全文]
-
過去40年是土地金融,未來40年才是土地財政
過去40年,我們國家根本沒有土地“財政”,帶給我們國家城市乃至整個經濟巨變的是土地“金融”;下一個40年,土地金融使命完成,未來我們要轉向的,才是土地財政。[全文]
-
中概股回歸:中國資本市場崛起的一次機會?
很多人會覺得中國的經濟目前還離不開海外(特別是美國)成熟的資本市場,最好等到我們的資本市場成熟后再和美元資本切割。殊不知在中美世紀大角逐中,中國是被選擇的一方。一旦機遇來臨,即使沒有準備好,也必須立刻開始行動。[全文]
-
“懲罰不生孩子的人”引發爭議,我來回應下
現在養老金制度隱含著懲罰多勞者的一種制度安排。如果最后這種自利動機讓所有努力的人或投資下一代的人都受到懲罰,撫養子女的行為就有可能進入負收益的區間……人們干脆就拒絕生育,養老金的代際統籌就會進入一種“龐氏騙局”一樣的龐氏循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