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的政策傳到基層就走樣?一些干部道出心聲
實際上,基層怕的不是苦累,很多基層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群眾“幸福指數”是無怨無悔的,他們真正怕的是“無法聚焦本職工作”、“折騰自己又折騰群眾”帶來的“勞無所得”。[全文]
-
“守著最基層的派出所,也能評上這樣的獎?”
很多時候,基層沒有大案要案的“強矛盾”、“強刺激”,有的是電動車被盜,張三掐了李四的菜苗,或是為了幾句口角打架的雞毛蒜皮……但在這些“雞毛蒜皮”間,也得用足智慧、愛心和擔當。[全文]
-
“我們想講些不適合擺到臺面上講的心聲”
2022年已近尾聲,談起今年的工作生活,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基層干部們,向筆者吐露了一些“不適合擺到臺面上講”的心聲。[全文]
-
“這種案子,抓到嫌疑人也只有挫敗感”
罪錯未成年人及家庭教育困境,已成為社會之痛。涉嫌違法犯罪但未達責任年齡的孩子,抓了之后怎么辦?孩子未觸及法律紅線,卻有違道德底線的嚴重不良行為,又該怎么管?本文采寫的“專門教育”,或許能為我們提供參考答案。[全文]
-
上甘嶺老兵:當時我孤身一人,沒想到能干掉這么多敵軍
“你們非要說我是英雄,英雄這個稱號也不是我個人的?!绷譅敔攺娬{,“是戰友們用鮮血和生命,把陣地和這個稱呼交給我了?!?a href="/zuoweixin/2022_10_15_662157.shtml">[全文]
-
檢察官:憋了很久的氣,終于吐出來了!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概念,最初由德國刑法學者貝爾納在19世紀中葉提出。在我國,它是對正當防衛系列指導性案例所蘊含的法治精神的精煉概括,已連續3年寫入全國兩會最高檢工作報告。[全文]
-
70年后,這兩位上甘嶺特等功臣終于“回家”了
在部隊八連的榮譽墻上,詳細地銘刻著王萬成烈士和戰友們的光輝事跡,打動和震撼著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全文]
-
村醫們為何仍在感嘆“活不下去”?
“遇到疫情或洪災過后,各個單位隨時隨地、無數次喊基層上報材料!比如縣醫院要求按村組報,教育局要求按學校單獨報,社區要求按返鄉前打工地報,最后工作都落在最基層的村醫、村干部身上。大災過后防大疫,忙入戶都忙不過來?!?a href="/zuoweixin/2022_09_10_657314.shtml">[全文]
-
上甘嶺戰役親歷者:在電話電線全斷時,我接到一個重要任務
鄧彰德所在部隊,是志愿軍15軍45師135團1營3連。1951年,為了參軍而“謊報18歲”的鄧彰德,奔赴上甘嶺597.9高地。這位“一臉奶氣”、被戰友們愛稱為“小鬼”的少年,在那時,還不知道自己駐扎的地方,將成為世人景仰的精神高地。[全文]
-
“那名毒販很狡猾,偽裝成企業家投資辦廠…”
天下無毒,是每一位緝毒警察的夢想。[全文]
-
上甘嶺老戰士:把下一代教育好,烈士的血就不會白流
張計發的墓穴里放入了《上甘嶺》連環畫,靈堂的靈位前,黃白兩色的菊花中,一籃蘋果仿佛在靜靜地訴說著一代代人不能忘卻的記憶。[全文]
-
矯正罪錯孩子,中國該“與國際接軌”嗎?
電影《烈日灼心》中有句話:法律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種強制性的修養。它不管你能好到哪兒,就限制你不能惡到沒邊兒。[全文]
-
“說警察調解是和稀泥,真冤!”
對于很多民警和基層工作者來說,調解絕不意味著玩忽職守,而是解決群眾細微矛盾最普遍、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手段。在雙方當事人互不相讓時,調解工作能讓雙方先冷靜下來,考慮之后所消耗的成本是否值得。[全文]
-
出現校園欺凌就讓老師背鍋?頑疾該怎么破
“一說到校園欺凌,輿論普遍把學?;蚶蠋熇鰜肀冲?,可根據大量經驗,我認為這是不妥的?!币晃婚L期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警察對我說。同時,他提到,家庭的有效干預能顯著降低和制止校園欺凌的發生。但很多家長對子女關注幾乎都在學習上。[全文]
-
經歷多少坎坷,72歲的他終于找到了“27歲”的志愿軍父親
郭老說:“這生,我以我父親為榮為傲,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叫他一聲爹,他就離開了我。但我在經歷苦難時,他都是我心靈的支柱,他的英勇頑強永遠銘刻在我心中。作為一名革命烈士的后代,我不想辜負他?!?a href="/zuoweixin/2022_04_05_633325.shtml">[全文]
-
“家長覺得性教育太早,可罪犯不會嫌孩子太小”
全國政協委員高曉笛表示,部分家長對性及性教育有誤解,認為“性=性行為”、“性教育=性教唆”等。而家長錯誤的觀點,遮遮掩掩、急于回避的態度,會促使孩子尋求其他途徑或媒介去了解。[全文]